HOME
ENGLISH
首 页 协会介绍 行业概况 政策法规 质量与标准 行业动态 展会信息 知识讲坛 党建文化 会员之窗 联系我们
行业范围
行业规划
行业统计
年鉴
行业发展史
行业大事记
行业新闻
 
 
 
新的发展 新的成就

中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改革开放三十年


  文化、办公用机械设备是文字、图画、影像、音响等视听信息的记录、处理、复制、存储、传输、还原设备。它是处理现代办公事物,提高办公品质和效率;普及电化教育和现代职业培训,提高人员文化、技术素质和教育质量;以及丰富人民群众业余生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应用于文化、娱乐、教育、宣传、档案、商务、金融、国防、科研以及现代办公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个国家现代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包括下列六小类;电影机械制造,幻灯及投影设备制造,照相机及器材制造,复印和胶印设备制造,计算器及货币专用设备制造和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

  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年的努力奋斗,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对文化办公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要求,通过实施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合作;调整产业方向、企业整合重组和产品结构;加强技术融合、提升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开放经济、大力扩大出口;支持跨学科、跨行业发展等战略,现已发展成为专业比较齐全、规模较大、以三资企业为主导的多种经济类型并存的、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向型高新技术产业。中国已成为世界照相机、数码照相机、数字复印机、数字多功能复合机、碎纸机等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是世界影像行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一、主要经济指标大幅提升 形成新的产业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人们对文化、办公设备的需求更迫切、更广泛。文办行业贯彻中央“引进国际先进适用技术”的方针,走出了一条引进技术、开放市场、合作生产、合资办厂的发展之路,全面提升了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
  照相机行业从1980年开始,采取技贸结合、许可证贸易等方式从国外引进照相机制造技术、装配生产线,初步实现了我国照相机产品的电子化,完成了120相机向135相机的过渡;大力发展了电子程序快门照相机,形成了135平视取景照相机系列;完成了从纯机械式到自动化的过渡,开发了一些自动调焦、自动卷片的全自动照相机,提高了照相机的生产能力。在引进的基础上,提高了电子程序快门,钢片快门、光敏元件、专用集成电路、内藏闪光灯器件、AF测距元件、环带透镜的制造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后,开发出有电测光单反照相机、电测光显示机械快门照相机、自动曝光单反照相机、自动曝光镜头快门照相机等,推动我国照相机工业在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发展到鼎盛时期。
  复印设备行业从1983年起,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复印设备生产技术,并以技贸结合,大部件组装(UKD)、散件组装(SKD、CKD)等方式进行复印机生产。“六五”期间通过引进装配生产线、关键件生产线、单项技术、测试技术和设备等项目,实现了全行业产品更新换代。“七五”期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又引进一大批技术项目,通过消化吸收和国产化,使整个复印设备行业的技术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全部产品达到80年代初期水平,到八十年代末,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复印设备产业。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外技术的快速进步,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由于国内自主开发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跟不上国外产品更新的速度,很快国外新型产品便占领国内市场,国产照相机、复印机大多数企业因无力竞争,产品滞销,一些企业开始停产;为摆脱困境,多数企业选择了与境外厂商合资、贴牌生产、进料加工和来料装配等方式发展生产。
  随着国外投资的不断增加,三资企业在国内的数目与日激增,行业规模迅速发展壮大,主要经济指标成倍增长,技术水平稳定提高,主要产品产量已居世界前列。我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从小到大,现已发展为一个新兴行业。
1、行业规模发展壮大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与1978年相比:全行业企业数从65个增加到439个;职工年平均人数从3.53万人增加到23.45万人;分别增加5.75倍和5.64倍。全行业固定资产净值从2.09亿元增加到127.28亿元;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从1.27亿元增加到442.33亿元;分别增加60倍和347.3倍。增长情况见表1:




2、主要经济指标翻番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2007年与1978年相比;全行业工业总产值从2.09亿元提高到1450.86亿元;工业销售产值从1.98亿元,提高到1448.04亿元;利润总额从0.37亿元,提高到55.76亿元;利税总额从0.51亿元,提高到69.6亿元;增长分别提高693倍、730倍、150倍、135倍。全员平均总产值从5913元/人提高到61.87万元/人,增长104倍。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都翻了9番。增长情况见表2:

3、主要产品产量跃居世揭底一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2007年与1978年相比:国内生产的照相机从17.91万架增加到8630.46万架,增长481倍;复印机从470台增加到452.36万台,增长9624倍;幻灯及投影设备从0.3万台增加到12.56万台,增长40.9倍;其中数码相机从2000年的410万增加到2007年的7493.47万台,增长17.3倍;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增长情况详见表3:


  中国的文化办公设备生产已融入世界市场,全球数码相机年产量的60%、复印设备年产量的50%、喷墨盒年产量的30%、光导鼓年产量的12%、墨粉盒年产量的12%,均在中国制造。目前国内已形成数码相机8000万台、复印机500万台、光导鼓3800万只、墨粉1.6万吨的年生产能力。

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 主要产品发展与国际同步
  1、实现了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变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全行业的主要产品实现了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全面转变。传统的胶片照相机、暗房设备、彩照扩印设备、闪光灯、相册等已被数码照相机、数码后背、电子暗房、数码彩扩、数字闪光灯、数码相框等所取代;模拟式静电复印机、油印机、速印机等已变成数字复印机、数字彩色复印机、数字多功能复合机、数字一体化速印机等;传统的胶片电影放映设备、胶片缩微设备发展到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文献影像数字系统;光学投影仪、幻灯机也将为多功能数字投影机所取代。数码产品已占行业的主导地位,模拟产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2、跨学科、跨行业发展凸显
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快速发展,行业界限淡化,OA(办公)、AV(视听)行业与IT行业的相互融合,家电行业、信息行业、通讯行业与照相机行业的紧密结合,光学、电子、软件、精密机械加工的高效合作、传统OA向协同OA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行业产品跨学科、跨行业发展。国内IT行业的联想、方正、清华紫光等,消费类电子行业的华旗资讯、TCL、先科、夏新等以及军工企业的西光集团,民营企业时代今典等,纷纷进军文办行业的数码相机、数字复印机、多功能一体机、数字放映设备、数码伴侣、数码相框等产品,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研发,增加市场竞争力。
  3、主要产品发展与世界同步
  国内的文化办公设备生产已国际化,数码相机经过多年的努力,一步步实现了高像素、超薄、水印、防抖、脸部识别、场景识别、阴影自动识别、双十字自动对焦、超声波除尘、多媒体功能等技术,开发出500万像素、800万像素、1000万像素到1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和1000万像素、1160万像素、1600万像素三代数码机背。彩扩机经历了从分体式半自动向全自动联体型彩扩机、到第三代桌面式彩扩机的发展,使国产彩扩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数码彩扩机经历了CRT法(阴极射线)、LCD法(透射式液晶)、LCD微位移法、LDD(LCD+LED)微光阀到LASER(激光)的技术演变过程,保持与世界同步。
  复印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功能的不断扩大、自动化和智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彩色化、复合化、多功能化已成为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势。数字复印设备在输出速度、定影技术、纸张处理能力、打印软件、碳粉技术等方面保持与国外同步发展。数字复印机清晰度,最高可达2400dpi;具有多种图像编辑功能,如自动缩放、自动启动、双面复印、组合复印、重叠复印、图形旋转、黑白反转等;一次扫描多达999次复印,可记忆扫描、多合一、水印;功能不断扩大,可打印、网络打印、扫描、传真、PC传真等;不仅可以作为电脑的输入输出设备,还可以成为网络的终端,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具有很强的印后处理功能如:十字/错位分页、八方位装订、打孔、封页封底、插页、对折/三折等。数字彩色复印机、数字多功能复合机、多功能一体机和数字一体化速印机也在国内快速发展。
  国产有机光导体(OPC鼓)已能适应2400dpi彩色激光印刷的要求,充电辊(PCR)、刮板、显影辊寿命已达1万~1.2万张/A4;定影膜寿命3万张/A4;含氟下定影辊寿命5万张/A4;产品质量已达国际标准。墨粉制造主要有:模拟复印机墨粉、数字复印机墨粉、双组份墨粉,单组份墨粉(包括磁性、非磁性)和彩色墨粉。
  符合DCI标准、具有中国专利的中档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和自主研发的农村流动数字电影放映系统己成批生产。胶片缩微设备也发展到文献影像数字系统。行业主要产品发展保持与世界同步。
三、面向国内外二个市场,出口占行业主导地位
1、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攀升
  我国不仅是数码相机、复印设备的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2007年国内数码相机销量855.2万台,销售额180亿元;复印机销量53万台,销售额169亿元。近几年销售情况如下表:

国内销售的主要数码相机品牌有:佳能、索尼、三星、尼康、松下、富士、柯达、奥林巴斯、理光、普立华、明基和爱国者等。复印设备和多功能一体机品牌有:夏普、佳能、东芝、理光、京瓷、柯尼卡?美能达、松下、富士施乐、联想、方正等。
  目前国内对数码相机的年需求量近1000万台,位居世界前列;数字复印机和多功能复合机年需求量80万台以上,彩色复印机万台以上,墨粉3万吨以上,彩色墨粉100吨以上。国内销费的快速增长,拉动了文办行业的全面发展。
2、进出口贸易剧增
  1978年以前我国文化办公设备产品仅有少量的出口和友好援外任务。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扩大,进口产品不断增多;随着对外技术引进、进口国外先进设备,使行业产品结构和产品生产技术大大提高,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随着合资企业逐年增多,对外来料加工业务飞速增长,促进了行业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到九十年代的中期开始出现进出口贸易顺差,随后逐年加大,到2007年贸易顺差已达到132.5亿美元。
   据海关统计,2007年与1978年相比,进出口贸易总额,从0.19亿美元,增加到303.4亿美元,增长1596倍;其中进口额从0.18亿美元增加到85.5亿美元,增长474倍;出口额从0.01亿美元增加到217.9亿美元,增长21789倍。增长情况详见表4:



据海关统计,2007年全行业出口创汇217.9亿美元,(其中照相机及器材出口创汇90.5亿美元,复印和胶印设备101.25亿美元),占机械产品当年出口创汇总额的8.4%。全行业出口交货值1218亿元,占当年工业销售产值1463亿元的83%,文化办公设备行业的出口交货值率在机械工业各行业中是最高的。
3、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改善
出口产品结构和水平,也由模拟传统的产品发展到数字智能化产品。2007年照相机整机出口创汇78.49亿美元,其中数码照相机创汇77.65亿美元,占照相机出口额的98.9%;复印机整机出口创汇42.36亿美元,其中数字复印机和多功能一体机创汇41.86亿美元,占复印机出口额的98.8%。
出口贸易方式以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为主,数码相机两种贸易方式出口金额占出口额的96%,照相机出口额中占95%,复印机出口额中占94%。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德国、荷兰、英国、法国、奥大利亚、中国台湾、比利时、菲律宾、加拿大等。

四、三资企业为主体 民族产业在竞争中求发展
1、三资企业快速发展
1978年我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企业数65个,其中国有企业61个,集体企业4个,没有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随着改革开放,对外引资的不断深入,企业经济类型不断调整,到2007年全行业企业数发展到439个,不同所有制企业发展变化较大,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5个,民营企业162个,三资企业252个。
在企业构成中,国有企业逐年改组、改制,在行业中所占比例逐年减少,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比例不断提高,现在三资企业已成为行业的主导力量,详见下表:

2、民族企业不断改革调整

(1). 数码照相机及彩扩设备
国产数码相机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通过技术引进、引进生产线、与外商合作合资生产、委托制造(OEM)、贴牌生产等方式,大力发展数码相机生产。先后有海鸥、凤凰、乐凯、普立华、明基、方正、清华紫光、联想、华旗资讯、西光集团等开发了一大批中、低档数码相机,取得了一定成绩,到目前仍坚持开发、生产的有:华旗资讯、普立华、明基等。自2005年起华旗资讯全面进军数码相机,迅速开发出500万至10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2008年发布了全球首部GPS卫星导航定位数码相机,目前正在准备开发数码单反相机,成为当今国内民族数码相机的领军企业,此外,还生产数码伴侣、数码相框等数字产品。杭州超意数码摄影技术有限公司,自1999年起,先后开发出三代数码机背,填补了我国生产专业数码机背的空白。
国产彩扩设备、电子闪光灯、影室闪光灯、暗房设备以及三脚架、摄影箱包等产品和照相器材、影楼婚纱设备等,也都以优良的性能价格比,不仅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而且远销国外,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声誉。
我国的彩扩设备是随着彩色摄影的发展,135相机的迅速普及而应运而生,彩扩业是一个技术不断发展的高新科技产业,中国的彩扩设备,一直以价廉物美的特色占据着国内90%的市场,并出口俄罗斯、东欧和中东地区。
随着数码照相机的普及和对数码扩印的需求,彩扩设备完成了从模拟向数码彩扩的转变。除生产数码彩扩外,还生产专为传统模拟彩扩机改造成数码彩扩机而研发的数码电子曝光片夹。目前国产数码彩扩机主要是LDD数码彩扩机,主要生产企业有上海多丽、上海天马、上海索菲亚、宁夏小牛、浙江金成、武汉绿康、江苏易佳、广东意达、上海丽宝、北京宏易等20多家。2007年宁夏小牛影像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激光数码冲印设备,填补了国产激光数码彩扩的空白。

(2). 复印设备及配件、耗材
  随着世界著名复印机厂商,如理光、佳能、东芝、夏普、美能达、施乐等纷纷移师到国内办厂,原复印机行业的“定点”企业,采取了产品和组织结构的调整,通过合资、合作、OEM等模式生产合资品牌产品,如“天津佳能”、“广州理光”、“武汉东芝”、“邯郸小西六”、   “上海施乐”等新一代产品。合资生产,提高了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技术开发能力,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人才。
  国内整机生产虽然落后,但零配件工业,受垮国公司本地化采购配套的拉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质量优良,门类齐全,每年出口量超亿件。目前主要生产的配件、耗材有OPC鼓、PCR鼓、刮板、显影辊、显影膜80万支、加热陶瓷、上下定影辊、转印辊;辅助零配件:齿轮、无纺布涂层布、吸油清洁辊、臭氧过滤器、含油清洁纸等。
  “十五”期间,以863计划推动,由中科院化学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OPC鼓在邯郸光导重工科技公司投产,建成年产500万支OPC鼓基地,现正在扩建,能力提高到1000万支;苏州恒久光电科技公司已建成年产各类OPC鼓500万只生产线。目前国内有11家企业25条生产线,年产OPC鼓能力3800万只。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墨盒生产国,目前国内墨盒有150多个生产企业,有300多个品牌进入市场。国内天威飞马、纳思达等主要生产厂投入巨资,对墨盒进行改造,推出86T墨盒,获国家专利金奖。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墨盒,如组合式墨盒、分体式墨盒、双芯片墨盒、无海绵墨盒等都已上市,逐渐被用户接受。国内墨盒的总产量超过5.2亿个(含OEM),其中出口量超过4.4亿个。鼓粉盒组件年产4500万套(其中OEM3000万套)。
  中国墨粉制造业发展迅速,生产企业已达31家,墨粉生产线50多条,年生产能力近1.6万吨。所生产的墨粉基本上涵盖了国内市场上各种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普通纸传真机所用的墨粉。无锡佳腾公司机械法生产的彩色粉,年产量超过400吨,宁波奉化南海集团用化学聚合法生产的彩色粉,也大量上市。
  我国废旧办公设备和耗材(墨粉、卡盒组件、光导鼓、充电辊等)翻新再利用的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国外淘汰的旧复印机大量进入国内,在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办公设备与耗材再生企业已达数百家,年翻新旧复印机在5万台左右,再生墨粉2000多吨。墨粉、卡盒组件和喷墨墨盒组件的再生企业,如珠海天威公司,现已成为中国、亚洲最大的耗材再生企业,每年再生卡盒组件近300万个,墨盒6000万个左右。以翻新废旧静电复印机为主的“田中机电(南京)有限公司”、天雄事务机器有限公司也都成为复印机产品生产的主力。
  此外数字速印一体机、碎纸机、装订机、打洞机、送纸器、分页器、文件自动送入器等,也都有较强的生产能力,是行业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3、形成新的产业格局
(1)多种经济体制并存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企业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已形成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的现状。发展到2007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439个,其中国有企业10个,国有控股企业15个,民营企业162个(其中私营企业99个);港澳台商控股企业111个(其中独资企业81个);外资控股企业147个(其中外资独资企业108个)。详见下表:

(2) 生产经营集中度高
  文办行业生产、经营集中度较高,2007年全行业439个企业中销售收入前20名的企业,金额合计占全行业的70.5%;出口交货值前20名的企业金额合计占全行业74.8%;利润总额前20名的企业金额合计占全行业80.8%。数码相机前20名的企业产量合计占全行业的95.5%;复印设备前10名的企业产量占全行业的95%。
  生产地区集中度较高。文办行业产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天津、福建、浙江、北京等省市。2007年7省市主营业务收入合计占全国96.3%,其中广东最高占全国54.4%、其次江苏占21.2%、天津占7.7%、上海占6.3%。利润总额7省市占全国92.%,其中广东最高占全国46%、其次江苏占17.1%、上海占12%、北京占8.1%。
  数码相机生产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天津三省市,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3.9%、39.9%、9.5%,三省市合计占93.3%。
  复印设备生产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三省市,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0.2%、43.1%、6.3%,三省市合计占99.6%。
  幻灯与投影设备生产主要集中在广东、天津、江苏三省市,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3.3%、23.5%、12.3%,三省市合计占89.1%。

  改革开放30年,改变了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的面貌,由弱变强,由小变大,随着本土企业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采取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重点突破等策略,为振兴中国文化办化办公设备行业将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协会
2008.7.3

审稿:朱明凯
撰稿:臧公玉 曲金魁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中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协会 China Culture & Office Equipment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7层 邮编:100037 Address:16 Bai Wan Zhuang Da Jie,Beijing 100037,China
电话:010-68578585     传真:010-68596555
010-68519501(办公室)     010-68596555(行业信息部)
010-68538552(科技工作部)     010-68596577(展览工作部)
https://www.ccoea.org.cn     E-mail: mishuchu@ccoea.org.cn
本网站由中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协会主办 本网站由机经网制作维护
京ICP备18058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