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办公机械行业“十五”发展规划
文化办公机械是文字、图象、声音等信息的记录、处理、复制、存储、传输、还原设备。它是处理办公事物,提高办公技能和效率;普及教育和职业训练,提高人员文化技术素质和教育质量;以及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应用于文化、娱乐、教育、宣传、档案、国防、科研以及现代办公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个国家现代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根据全国工业产品分类,文化办公机械包括:电影机械、电教设备、照相机械、复印机械、会计与绘图设备、打字油印设备及其他文化办公机械等。按着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分类,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包括:电影机械制造业:幻灯机及投影仪制造业、照相机及器材制造业、复印机制造业、打字机及油印机制造业和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一、 现状与差距
1.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1998年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拥有企业168家,研究所4家,职工全年平均人数83659人;工业总产值:不变价为261.3亿元,现价为276.2亿元;工业增加值46.3亿元;固定资产原值为76.2亿元,固定资产净值为50.8亿元;销售收入274.6亿元;利税总额6.42亿元(其中利润总额4.2亿元);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值)5.53万/人、年;出口交货值215.6亿元(详见表一)。
原机械部系统归口的企业单位数63家(不含国外独资企业,其中照相机合资企业5家,复印机合资企业4家),研究所4家,职工全年平均人数41803人;工业总产值:不变价为117.6亿元,现行价为112.8亿元;工业增加值30.3亿元;固定资产原值为25.6亿元,固定资产净值为17.2亿元;销售收入112.5亿元;利税总额45362万元(其中:利润总额27988万元);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值)7.25万/人、年;出口交货值71.3亿元(详见表二)。
1998年全国文化办公机械主要产品产量(按国家统计局统计):照相机
5521.9万台,复印机械117.9万台,电影机械5777台,电教设备22.5万台。
按本行业统计,行业内其他产品产量:彩色冲扩设备2500台(套),各类闪光灯75万只,三脚架及其他器材500万台(套),复印显影剂191吨,复印感光鼓8.6万只,速印机和自动油印机1.48万台,碎纸机1万台,点钞机等银行办公机具1700台,小型砂轮机71.6万台,缩微技术产品60台(套),缩微阅读器物镜30万支,各种镜头和镜片162万只(片),光学薄膜技术产品1.5万件。
表一 1998年全国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基本情况表 单位:亿元
行业
指标 |
合计 |
电影机械 |
幻灯及投影仪 |
照相机及器材 |
复印机 |
打字及油印机 |
其他办公机械 |
企业数(个) |
168 |
7 |
4 |
82 |
28 |
12 |
35 |
平均人数(人) |
83659 |
3579 |
2653 |
46549 |
16516 |
4695 |
9667 |
固定
资产 |
原值 |
76.2 |
2.3 |
1.42 |
38.15 |
24.75 |
3.22 |
6.32 |
净值 |
50.8 |
1.48 |
0.93 |
25.53 |
16.91 |
2.42 |
3.54 |
工业总产值 |
不变价 |
261.3 |
1.3 |
0.99 |
165.15 |
63.89 |
4.33 |
25.63 |
现价 |
276.2 |
1.19 |
0.91 |
146.9 |
80.89 |
4.15 |
42.2 |
出口交货值 |
215.6 |
0.04 |
0.53 |
110.78 |
62.29 |
2.41 |
39.51 |
销售收入 |
274.6 |
0.94 |
0.96 |
143.89 |
82.35 |
4.17 |
42.28 |
工业增加值 |
46.3 |
0.28 |
0.31 |
25.87 |
16.1 |
0.95 |
2.75 |
利税总额 |
6.42 |
-0.02 |
-0.1 |
3.1 |
2.58 |
0.04 |
0.81 |
利润总额 |
4.2 |
-0.06 |
-0.12 |
2.22 |
1.68 |
-0.03 |
0.52 |
劳动生产率(元/人.年) |
55296 |
7823 |
11685 |
55576 |
97481 |
20230 |
28447 |
注:上表为国家统计局1998年工业统计年报数据。
表二 1998年原机械部系统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业基本情况表 单位:亿元
行业
指标 |
合计 |
电影
机械 |
照相机及器材 |
幻灯及投影仪 |
复印机 |
其他办公机械 |
企业数(个) |
63 |
12 |
23 |
3 |
15 |
10 |
平均人数(人) |
41803 |
7194 |
22627 |
2872 |
5545 |
3565 |
固定
资产 |
原值 |
25.6 |
3.57 |
14.32 |
1.4 |
5.32 |
1.03 |
净值 |
17.2 |
2.81 |
9.61 |
0.95 |
3.26 |
0.6 |
工业总产值 |
不变价 |
117.6 |
1.83 |
100.96 |
0.64 |
12.74 |
1.39 |
现价 |
112.8 |
1.66 |
99.05 |
0.47 |
10.24 |
1.41 |
出口交货值 |
71.3 |
0.22 |
67.61 |
0.06 |
2.97 |
0.44 |
销售收入 |
112.5 |
1.28 |
96.29 |
0.53 |
11.41 |
2.96 |
工业增加值 |
30.3 |
0.7 |
27.44 |
0.17 |
1.65 |
0.33 |
利税总额 |
4.5 |
-0.08 |
4.05 |
-0.09 |
0.52 |
0.14 |
利润总额 |
2.8 |
-0.18 |
3.2 |
-0.12 |
-0.14 |
0.03 |
劳动生产率
(元/人.年) |
72442 |
9679 |
121276 |
5991 |
29732 |
9333 |
注:上表为国家机械工业局1998年机械工业统计年报数据。
1998年主要科研成果:
①杭州照相机研究所在非球面应用研究上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小型变焦镜头、单反变焦镜头、工程计量非球面聚光镜、大孔径非球面透镜电视投影镜头的开发。
②凤凰光学股份公司DC303系列单反相机获国家科委火炬优秀项目三等奖,PC828单反相机被国家经贸委批准为国家级新产品试产项目。
③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开发了国内首家DC-33轻便型数码相机。该机33万像素,相当于国外该机型第二代数码相机水平。
④南京528厂星辉981快速彩色冲印系统,开发了国内首家APS接口。
⑤上海天马摄影器材有限公司研制出天达1218S随意放彩扩机,该机的彩色屏幕正像裁放预视系统、数字式彩色正像监视系统、光强控制型光源系统、高精度电动变焦系统等在国内首先发表。
⑥天津复印技术研究所OPC感光鼓开发,已进入中试阶段。
⑦武汉复印材料厂、天津复印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开发多种型号复印机墨粉。
⑧秦皇岛视听机械研究所研制国内首台电影资料馆用电影胶片扫描仪。
⑨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工程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该系统将计算机技术与缩微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集光盘存储、数据库管理、图象编辑、矢量化于一体的全新的现代化档案管理系统。
2.“九五”计划预计完成情况(2000年指标预测)
(1)主要经济指标,重点产品产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1998年的统计数据,按8%的年增长率计算,2000年全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为305亿元,现价为322亿元;工业增加值54亿元;利税总额7.5亿元(其中利润总额4.9亿元);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可达6.5万元/人、年。
重点产品产量:照相机6440万台,复印机械137.5万台,电影机械6738台,电教设备26.2万台。行业其他产品产量:数码照相机(33万~100万像素)100万只,彩色冲扩设备3000台(套),各类闪光灯100万只,三脚架等其他照相器材750万台(套),复印感光鼓9万只,显影剂200吨,其他办公机械4万台,各类镜头及加工镜片165万只,小型砂轮机80万台,缩微技术产品80台(套),缩微阅读器物镜30万只,光学薄膜技术产品2.2万件。
(2)引进技术、进口设备及消化吸收国产化情况及技术经济效益
①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1999年引进数码相机生产技术。第一年为组装研制开发,第二年达到零件的国产化率为20%,在以后几年内逐步实现全部国产化。到2000年组装线生产能力达60万台(33万~100万像素数码相机)。
②凤凰光学股份公司“九五”期间与日本精工合作,生产钢片快门。并开发投产的单反相机有:DC838、DC828、DC900、DC700、DC500等,正在研制DC1000AE单反相机,该机具国内单反相机最高水平。
③甘肃光学仪器工业公司,从国外引进了铣床加工中心、数控车床、莫尔磨床等高、精、尖设备和仪器314台,还引进了先进的SMT电子表面装贴、表面处理自动补料等新工艺, 保证了PG系列135全自动照相机的投产,现已形成PG7个系列24个品种的照相机。PG系列国产化率达80%以上,个别产品达到90%以上。
④南京电影机械厂1997年自筹资金120万元,购进日本富士公司TTB-8040型投影器的全套技术资料和模具,生产高档投影器。
(3)出口创汇, 主要出口创汇产品及出口国家
我国是照相机产品出口大国,据海关统计,1998年我国照相机出口6747万架,出口金额9.94亿美元,金额比上年增长7.4%。主要出口产品有透视取景相机、单反相机、照相机镜头、光学镜片、影室闪光灯、三脚架、彩色冲扩设备等。单反相机出口数量不大,但都是国有企业或国企控股公司的产品。随着独资和合资企业的发展,其出口量和出口额将会得到较快发展。照相机产品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伊朗、澳大利亚、欧洲及东南亚等。
近三年我国复印机产品出口主要是独资、合资企业的产品。1996年复印机出口量约80万台;1997年出口量约142万台; 1998年出口量为152万台, 出口金额6.34亿美元。主要出口产品有:复印机、硒鼓、墨粉、零部件、附件。出口主要国家:美国、日本、荷兰、德国、新加坡、韩国、意大利、马来西亚、巴西、菲律宾、匈牙利等国家。
电影机械行业,1996年出口创汇1813.8万美元;1997年创汇1883.4万美元;1998年创汇1854.24万美元。主要出口产品有小型砂轮机、各类镜头和加工镜片、投影器、幻灯机、电影放映机、速印机和银行点钞机等。出口主要国家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
据海关统计,近三年缩微行业出口总额668万美元,其中缩微阅读器物镜490万美元, 缩微阅读器2万美元,缩微品176万美元。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有:美国、北美、西欧、日本。
预计2000年文化办公机械行业出口创汇17.226亿美元,其中:,照相机及器材出口创汇10亿美元以上,复印机及耗材出口创汇7亿美元以上,电影电教设备及小型砂轮机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以上,缩微产品出口创汇260万美元以上。
(4)固定资产投资(基建、技改)科研投资完成情况
①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引进数码相机生产技术,形成年产60万架生产能力, 产品80%可供出口,投资回报期4年。1999年组装并开发数码相机1.2万架(33万像素),2000年形成60万架生产能力,国产化率达20%。
②1999年10月5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共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分辨率数码照相机技术列入“1999年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该项目2001年底完成并进行验收。总投资10500万元,国家安排投资1000万元、自酬资金3350万元、上海市配套安排800万元、建行贷款安排5350万元。
③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828万元。完成了大光学技术改造第一期工程,形成年产650万片光学元件的生产能力。初步形成年产47万架照相机和5万具变焦距镜头的生产能力,并实施了70万只钢片快门的技术改造。
④天津复印技术研究所OPC感光鼓开发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已取得阶段成果,形成年产10万只鼓的中试生产能力。
⑤南京电影机械厂,1996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93万元,用于粉沫喷涂、投影器配套的变压器和罩极电机生产及光学冷加工等方面的改造,购置和引进了关键设备。菲涅尔透镜生产线改造通过南京市经委验收,1996年产量达4.5万片, 创利税87万元。1997年对总装生产线进行了改造, 并购进菲涅尔透镜模板加工设备, 通过改造,工厂增加固定资产50多万元。
⑥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1996年12月完成了“北京缩微技术及产品中试基地”的建设。北京市科委投资149万元, 研究所自筹122万元, 总投资271万元。该基地建成后,拥有厂房600平方米, 设备80台(套), 包括数控冲床、电子仪器、镀膜设备及测试仪器、CAD软件、胶片扫描仪和组合夹具等。基地建成以来到1998年底, 累计完成销售额1300万元。
⑦此外,青岛海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50万元; 哈尔滨电影机械厂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20万元; 浙江舜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基本建设投资797万元, 技术改造投资3011万元; 上海托特克光电有限公司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0万元, 技术改造投资15万元。
(5)科技计划执行情况
1996~1998年全行业完成科研、新产品开发共532项, 其中科研112项, 新产品开发420项。
全行业共有63项科研新产品获奖,其中国家级10项,部级、省市级53项。
全行业新制定和修定、复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145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已达85%以上,产品覆盖率超过80%。全行业有16个重点企业通过ISO9000体系质量认证。
全行业主要科技成果有:凤凰DC303系列照相机, 其中DC-1000AE单反机具有90年代国内中级机水平; 海鸥DC-33数码相机,具有90年代后期国际第二代数码相机的水平,海鸥“120”五镜头立体照相机,海鸥DF-300A照相机(多次暴光功能),DF-5000照相机(外观创新设计),DF200、DF400(钢片快门)照相机;甘光PG系列相机具有同级产品中级水平; 天达1218S随意放彩扩机, 具有90年代中期高级彩扩机的水平; 星辉981全电脑控制桌面式快速彩色冲印系统, 具有APS接口, 是国内首台可扩印APS照片的彩扩机; 非球面变焦照相镜头f28~52mm/F5.6~9.5; 银燕BY-25AF、BY-38AF电子闪光灯, 具有90年代中高级闪光灯水平。汉光1015制版机; 1016S制版机; OPC感光鼓;T1320、TD500、PD300、PD2800等型号晒图机,吉美乐自动油印机JM-99, JM-992, BY-910; JM-9260热敏制版机。35毫米电影胶片扫描仪;摄影/摄像减震器; 65/70接触式连续印片机; 16毫米拷贝单声道磁性转录机;70/8P、70/10P70毫米电影放映机,松花江5515型35毫米固定放映机, 东风FG35-V35毫米固定式放映机,GX98型35毫米固定式放映机, 206微型35毫米固定放映机; TT-300系列、TT-400系列、TTB-250系列、TTB400系列、TTB500系列、TTB3000系列投影器, 实物投影器,液晶板投影器,SR220自动幻灯机, HGX380高亮度幻灯机;CQ510型立式钞票计数器;多种介质工程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
3.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
(1)国内科技目前水平及发展趋势
文化办公机械产品,都是高科技产品,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其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且与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同步发展,回首我国的文化办公机械企业,在电子化、数字化的进程中,产品更新换代过于缓慢,产品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渐加大。
──国有企业生产的透视取景照相机,主要是低档傻瓜相机,已使用了自动曝光技术,但自动调焦、自动变焦、自动调光技术还未成熟和过关,仅相当国外80年代的中期水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则更是落后,目前只解决了比较容易的自动测光技术,对于区域测光就无能为力,更谈不上自动调焦、自动调光,变焦镜头目前只有少数厂家生产,变焦范围也较小,只有少量小孔径镜头中有非球面透镜,且大多是塑料的。玻璃的大孔径复合型非球面技术还没有大量采用。普通型闪光灯、影室闪光灯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差距不大,但高指数闪光灯仍有较大的差距。总体上讲国产相机的水平难与国外先进产品抗衡。
发展趋势:传统相机应加强力量,攻克技术难关,开发新型中、高档相机,满足市场需求。高起点地发展数码相机,开发100万~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在镜头中,大量采用非球面透镜,发展高倍变焦照相镜头。
──国产普通型彩扩设备,相当于国外先进国家90年代水平。大多能扩印110、126、135、120负片,扩印能力在1000张/日左右,主机板一般采用386或486,有全中文菜单显示,能作各种自动校正,冲纸机一般都采用RA-4工艺。中档彩扩机有正像显示,可扩印1~12, ×18英寸各种规格照片,可作婚纱照、明星照等的扩印。中档彩扩机已达到国外90年代初同类产品的水平。冲纸机,特别是大型冲纸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发展趋势:扩印机向正像显示发展;桌面式扩印机市场前景更加看好;冲洗机向喷淋主体循环发展;新的彩扩机应有APS胶片接口。数码彩扩系统将是今后发展方向。
——八十年代,全国复印机定点厂分别引进了国外机型组装生产复印机,并开展国产化,国产化率达60~80%,使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能生产复印机的国家之一。
进入九十年代,国外厂商不再提供原机型的关键件,另一方面,市场开放,国外大量原装机进口,独资企业产品内销国内,相比之下,国产化机型比后期进口整机技术落后,国内多数复印机企业只能为国外厂商组装新型号复印机。目前国内复印机械行业技术水平与国外有较大差距。
发展趋势:发展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开发数字式复印机、彩色复印机、激光印字机等,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电影机械行业发展缓慢,技术进步主要表现在:电影摄影机配备了电视取景;印片机、洗片机实现了计算机控制,增加了电视监控系统;立体声录音得到应用;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已经建立;计算机制作电影字幕系统、计算机照明配光处理系统、感光测定微机控制系统、电影拷贝发行微机管理系统、计算机售票管理系统等都已建立。70mm电影成套设备、环幕电影、球幕电影、水幕电影、动感电影的成套设备都已国产化。
发展趋势:常规电影设备要不断更新换代,提高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水平,追踪国外电影新技术,大力发展数字电影设备,进一步扩大电影的应用范围。
──投影器已发展成多品种、多系列产品,有透射式投影器、反射式投影器、实物投影器、显微投影器、液晶板投影器等。其发展趋势是与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视频技术、液晶技术、微镜技术相结合,开发新型的投影演示设备,如液晶投影机、数字微镜投影机等。
──缩微技术产业是80年代后期开始形成,包括设备制造、消耗材料和技术服务三部分。制造业可提供16mm、35mm、105mm(平片)三个系列,30多个品种,产品初步配套。这些产品大部分是在仿制国外70年代未80年代初产品的大部分基础上开发生产的,十多年来没有明显改进提高和产品更新。产品水平低、关键技术不过硬,制造工艺技术落后,质量不稳定。这部分产品的水平大体与国外相差15~20年。一方面现有产品严重滞销,生产能力过剩,另一方面市场急需的产品严重短缺,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发展趋势:有重点地实施关键技术攻关,提高产品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和档次,积极开发市场急需的数字化缩微设备和相关软件。
(2)国外科技目前水平及发展趋势
──世界照相机自动化程度最高、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国家是日本。由于需求的多元化,照相机产品高、中、低档全面发展。低档相机,简单实用、容易操作、自动化程度高。中、高档相机全面向全自动化发展,自动测光、多区测光、程序偏移自动曝光、多级自动曝光、自动调焦中有单区对焦和多区对焦、焦点预测、动体跟踪、自动调光闪光、自动卷倒片、有消红眼功能;在自动调焦技术中有主动式,还有被动式,更有主、被动混合式;最先进的还有眼控自动取景功能。传统的35mm胶片相机向更高的智能化发展。
1996年国外推向市场的APS相机发展迅速, APS相机当前所占市场的份额为传统相机的1/5。APS相机原来只有透视取景相机, 现在单反APS相机也逐步被开发。
数码相机日渐风行,随着影像传感技术的发展以及软件的开发,数码相机已由过去的数十万像素向百万像素发展,1999年以来超过200万像素的相机日渐增多,价格也向普及化靠拢。
国外的彩色冲扩设备,在普通型方面与国内相仿,而高级机不仅扩印能力较高,有正像显示等,最主要的是有多种校正能力强,在废液的排放和处理上有较高的水平。
国外彩扩机的发展是随照相机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APS相机和数码相机的增多,相应的能扩印APS相片和数码相片的彩扩机份额将增加。但是因数码彩扩系统能兼容传统胶片和APS胶片的扩印,更可以扩印正像胶片的照片,并能对原底片进行加工处理。数码扩印是通过电子扫描得到数码图像数据,通过激光或LED曝光得到银盐照片。数码彩扩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国外复印机的品种多、规格齐,机型更新周期日渐缩短,办公用复印机向小型化、高速化、多功能发展。彩色复印机早已投入市场,数字复印机是近年来复印机发展的热点,促进了复印机向复合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制版印刷一体机发展较快。有机光导体感光鼓(OPC鼓)的应用已覆盖各档次的复印机产品,微粒色调剂的应用正在不断推广,在性能上注意提高可靠性和寿命、降低噪音、减少臭氧排放量、消耗材料再循环等技术指标。数字复印机、环保型复印机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国外电影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影、视、录”技术的结合,数字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与传统的电影技术和电影工艺的结合。出现了摄影机电脑控制,印片机、洗片机、动画制作设备计算机控制、管理,数字电影特技、数字彩色配光、数字立体声电影录音、数字非线性电影编辑、全自动放映机等。电影机械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和数字化。传统的电影机械与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有机的结合。
──当今世界文献影像管理系统在介质上包括纸、胶片和电子影像。在信息的记录、存储、检索、分发、文献再现方面应用了多种技术,例如比特图和字符识别应用于记录文献;光学和磁性介质应用于存储;数据处理和工作流程技术应用于检索;网络、传真通讯、电子数据交换应用于分发;以及工作站解压缩算法和激光打印技术用于文件再现。传统的缩微技术与现代电子影像技术,构成了文献影像应用技术产业。在短短的几年内,推出了40多种产品,包括计算机输出缩微胶片系统、缩微胶片扫描仪、缩微/数字影像复合设备、影像管理系统(软件)等几大类。
使用模拟影像技术的常规缩微产品,将不断采用新技术,使产品向功能和智能更强、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更高与数字影像产品结合更加紧密的方向发展。缩微胶片扫描仪,缩微/数字影像复合设备,将会不断推出新产品,影像管理系统将会快速发展,并进入网络市场,彩色影像管理技术将取得突破,推出更加成熟产品。
4.主要差距
(1)买方市场情况下的产需矛盾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生活的提高,文化办公用设备的产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国产传统的中低档产品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是总体上看在品种上、档次上、质量上、数量上还不能满足国内用户的需要。因此国外产品大量拥入中国,占领国内市场,国外一些著名厂商也纷纷与国内厂家合作,合资生产或独资生产经营。
国内照相机的年需求量约1400万台,主要是低档透视取景全自动照相机。国产相机约占40%的市场份额。透视取景相机中、高档相机占30%;单反相机中,低档相机占20%,高档相机占10%;所有高档相机全部是进口产品。APS相机和数码相机,目前也都是进口产品。国内彩扩设备年需求量约2000套,主要是中、低档产品,国产设备约占80%,高档彩扩设备需求量较少,都是进口产品。
国内复印机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1998年达到14.5万台。同时用户对复印机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品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国产复印机仅能满足市场的40%,都是组装国外的产品,没有中国自己的品牌。其他办公机械中,银行、保险、证券、财政等金融行业及邮电行业、商业所使用的专用办公设备绝大多数都是进口产品。
国内电影放映机的年需要量3000台(套),基本上是国产设备,放映机生产能力过剩。电影制片设备中,绝大部分是进口设备,数字电影制片设备全部为进口设备。教学投影器年需求量10万台,90%是国产设备。
在模拟技术常规缩微产品中,国产设备的占有率,80年代末曾达到10%左右,然而由于产品质量不稳定,品种规格偏少,技术水平偏低等原因,目前市场占有率下降到7.5%。部分企业转产,产需矛盾进一步突出,进口还要增加。在数字影像技术产品方面,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2)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经济规模、布局等方面的差距
产品结构方面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产品更新换代慢,缺少市场竞争产品,模拟产品多,数字产品少。产品成套性差。
由于布点过于分散,产品生产集中度低,造成企业系统成套集成供应能力差,难于形成经济规模,难于产生较高经济效益,形不成行业“小巨人”企业。
(3)产品质量、性能、技术水平及品种差距
产品质量不稳定,可靠性差,产品性能指标低,附加功能少,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低。
产品制造技术落后,包括设计技术、工艺技术、生产装备,特别是模具系数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产品检测手段和质量测试水平都较落后。
产品的技术水平总体来说比国外落后15年左右。从目前市场上有效供应的品种看,国产品种不足国外的25%,而且高档产品不能生产。
(4)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方面的差距
行业科技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来源主要依赖用户从国外进口的样机和国外市场上的产品。而没有脱离“仿制”的阶段,关键技术没有解决,关键件靠进口,缺乏自主开发产品的技术专利,产品更新周期长,新产品开发难,一个产品开发后,又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外延,产品更新跟不上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
(5)出口产品创汇方面的差距
我国出口的照相机械产品主要是低档传统透视取景35mm全自动照相机,少量单反照相机和彩色冲扩设备,还有大量的光学镜片、光学镜头和三脚架等产品,国产照相机仅占出口份额的1/10。最近几年,由于外商与我国合资、合作或独资生产照相机械的企业越来越多,他们出口产品的数量日益增多。
复印机行业中,国有企业复印机基本没有出口,仅出口感光鼓、墨粉和配件,整机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未能打入国际市场。出口的复印机都是合资和独资企业生产的复印机。1998年出口152万台,创汇6.34亿美元。
电影机械行业出口产品主要是小型砂轮机,1998年出口71万台创汇1502万美元,其余是各类镜头和镜片加工,投影器,少量的放映机、幻灯机、点钞机、速印机等产品,创汇仅为352万美元。进口的是新型制片设备和数字电影设备。
缩微机械产品,年均出口缩微阅读器物镜30万只,创汇164.5万美元,缩微品出口和加工服务收入,年创汇约100万美元,合计为年出口创汇约260万美元,是全行业每年进口设备用汇的1/5左右。
(6)行业、企业技术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差距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文化办公机械全行业168个企业中,有51个企业亏损。亏损企业占30.4%。其中7个电影机械企业中2个亏损、4个电教企业中2个亏损、82个照相机企业中24个企业亏损、28个复印机企业(其中独资、合资企业16个)中5个亏损、12个打字油印机企业中5个亏损、35个其他文办企业中13个亏损。
5.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
①计划经济年代行政干予经济下形成的生产布点和产品分工,造成生产集中度低,分散重复严重。
②企业负担过重、资金匮乏、多数企业负债经营、冗员多、下岗分流压力大、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宏观经济环境紧张,经济效益差。
③企业机制落后,责、权、利不明确,这可能是目前国有企业搞不过合资和独资企业的症结所在。两者的管理,劳动生产率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④企业市场观念淡薄,市场应变和反映能力较弱,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能力差。
⑤一些企业,仍想着一引进,二仿制和组装,从组装中学到知识。然而,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单靠引进、组装、国产化是永远站不到历史潮流的前沿的,只能越来越落后。
⑥当今市场之争,产品之争,实际上是科技之争,小小的照相机,其实浓缩了当今科技之精华,数码照相机、数字彩扩机、数字复印机、数字录音机、数字投影机、数字缩微设备、数字电影设备都是当今数字技术的顶尖产品。企业缺乏开发资金、人才、环境。
⑦企业缺少自有资金,而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加上企业经济效益不高,无法组织规模生产,从而使生产能力一直得不到充分发挥,批量小、成本高、效益下降。
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与企业现代管理的要求,相差较远,加之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检测手段不健全、产品外观质量差、产品质量不能得到预期控制,产品得不到用户的认可,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市场发展预测
1. 国内市场需求
国内照相机市场仍以传统型民用为主,数码相机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价格下降,而逐步普及,APS相机会有少量的需求。预计国内照相机总需求量每年约1500万~2000万台,其中透视取景35mm照相机约为1000万~1500万台,传统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约为100万~200万台,一次性照相机约为100万~300万台,在透视取景照相机中,低、中档全自动相机占80%,高档机占20%。在单反相机中,低、中档相机占70%,高档机占30%。在数码相机中,像素在50万以下的低档产品占15%,像素在50万~150万的中档机占80%,而像素在150万以上的高档机,因价格很高,市场份额也较小。预计国内彩扩机总需求量每年为2500~3000套,仍以低、中档机为主,但随着彩扩机的更新,中、高档机将在城市的大彩扩商店或彩扩中心中会逐渐占有较大比例。数码彩扩虽然是发展方向,但目前才刚刚起步,需求量也不会太多。影室闪光灯每年需求量约10万只,普通闪光灯每年需求量约400万只。照相摄影镜头市场正在成熟和逐年扩大,每年需求量50万只,其中变焦镜头占70%。
我国复印机市场有广阔前景,用户对复印机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要求小型轻量、功能齐全外,还要求低噪声、环保型、节能型等新特点。产品需求将向数字化、网络化、彩色化方向发展。预计“十五”期间复印机年需求量为17万~30万台,其中低档和中档复印机(15~30张/分)占总需求量的70%左右,购买力较强的国家机关、图书馆、大专院校等,需要功能比较齐全、复印速度30张/分以上的复印机。数码复印机需求量也将会明显增加。到1998年底,我国复印机社会拥有量为80万台,预计2000年复印机社会拥有量将达到105万台,打印机145万台,复印机更换的零部件、墨粉和感光鼓将有较大需求量。预计“十五”期间,复印机感光鼓年需求量120万~200万只(其中OPC感光鼓60万~120万只),打印机OPC鼓需求量280万~400万只。每年需墨粉350~500吨。
随着办公现代化的进步,其他办公机械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市场。预计“十五”期间,银行机具、碎纸机、自动油印机、速印机、折纸机、印鉴机等其他办公机械,年需求量约为15万~20万台。
“十五”期间,电影制片设备仍有小量需求,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生产难度越来越大。35mm放映机年需求量约1500~2800台;16mm放映机年需求量约1800~3600台;发动发电机年需求量约1500~3000台;教学投影器年需要量约8万~10万台;幻灯机、语言训练系统、各类银幕等年需求量约1万~2万台(只)。
“十五”期间,常规缩微设备年需求量为约80~120台(套),主要产品是缩微摄影机、冲洗机、拷贝机、阅读器、阅读复印机及缩微品储存、检索设备。文献电子影像设备中缩微胶片扫描仪年需求量8~12台,缩微拍摄/扫描一体机年需求量30~50台,彩色数字拍摄机年需求量4~8台,COM(计算机输出缩微胶片)系统年需求量4~8台,文献影像管理软件年需求量50~70套。
2. 国外市场需求
“十五”期间,照相机械产品中,透视取景照相机年出口量约5000万~6000万台,单反照相机约10万~20万台,彩色冲扩设备约500~800台(套),光学镜头约750万~850万只,光学镜片约1000万~1200万片,一次性照相机约800万~1000万只,影室闪光灯约1万~1.2万支, 三脚架约100万~120万支。主要出口企业:佛山普立华照相机有限公司、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甘肃光学仪器工业公司、上海八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上海天马摄影电子仪器厂、苏州虎丘影像设备有限公司、北京银燕电子闪光灯有限公司、浙江舜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照相机械产品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日本、韩国、澳洲、西欧、东欧及东南亚等。
复印机出口主要是合资、独资企业。预计“十五”期间年出口量约160万~200万台。出口的独资企业有:理光(深圳)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施乐中国有限公司、东芝复印机(深圳)有限公司、佳能(大连)办公设备有限公司等五家;合资企业有:上海施乐复印机有限公司、湛江复印材料有限公司、苏州施乐工程复印机有限公司、夏普(常熟)复印机有限公司、上海美能达复印机公司、上海奥西延中复印机有限公司、营口复印机有限公司等七家。
国有复印机企业仍缺乏市场竞争力,出口复印机可能性不大,主要出口产品有:硒鼓、OPC感光鼓、墨粉、零配件、附件等。感光鼓年出口额约2000~2500美元, 耗材及配件等年出口额约4000~6000美元。主要出口企业有广州复印机硒鼓厂(出口硒鼓),广东世联复印材料有限公司(出口墨粉)、天津先立新技术公司(出口OPC感光鼓)。复印机墨粉、鼓、配件主要出国:日本、匈牙利、意大利、印度、巴西、比利时、菲律宾等国家。
“十五”期间,放映机年出口量约200~500台(套);各类镜头和加工镜片约200万~500万只(片);教学投影器等电教设备约2万~5万台;点钞机、自动油印机、碎纸机等其他办公机械约0.3万~0.5万台;小型台式砂轮机约60万~80万台。年平均创汇2600万美元。主要出口企业有:河北五环集团公司、哈尔滨电影机械厂、南京电影机械厂、上海申贝办公机械有限公司、广东电影机械厂、郑州光电仪器厂。
缩微阅读器物镜年出口量约30万~40万只,创汇150万~200万美元;各类文献缩微品出口北美、西欧,年创汇约30万~50万美元;为香港地区缩微品加工服务,创汇50万~70万美元。
3. 我国文化办公机械企业所能挤占的国内市场份额、出口前景
我国是照相机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但主要是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的产品。国内照相机企业所能挤占的国内市场份额为30%。而且主要是低档照相机。照相机出口形势看好。主要竞争对手是韩国、台湾和东南亚地区的照相机生产企业。
我国的复印机,随着外国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的增多,产量大幅度增加,出口量也在猛增。国内复印机企业,多生产普通型复印机,主要还是组装外国的产品,自我开发能力较低。“九五”期间,国内复印机企业的产品仅占国内市场的40%左右,预计“十五”期间,国内复印机企业产品所占市场的份额还会逐步降低,能占市场份额的30%左右,出口的可能性不大(除合资企业外)。主要竞争对于是国外厂商原装机和国内独资企业产品的内销。
在国内市场中,电影放映设备几乎全是国产设备,仅有少量的特殊产品进口。电影制片设备中,国产设备只是少量的补充,绝大多数是进口设备,数字电影制片设备全部是进口设备。教学投影器国产设备占90%以上,进口设备主要是高档产品。银行机具设备中,各类点钞机国产设备占50%,其余银行设备主要是进口产品。
电影机械行业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价格较低,如小型砂轮机、投影器等常规产品。因科技含量低,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出口前景看好,出口创汇额逐年增加。
预计“十五”期间,全部文献影像管理技术产品的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可达30%左右,其中缩微技术产品市场占有率可达38%,电子影像产品可达20%。
国外缩微设备制造业目前正处在产品结构调整时期,由生产常规缩微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电子影像产品转移。国产缩微产品经过上质量、上水平,利用价格优势,去抢占国际市场,是有前途的。特别是阅读器国际市场容量很大,仅美国市场年需求就达30~40万台。主要竞争对手是美国、日本和西欧的厂商。
三、 行业发展思路
1.战略思想
优化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调整技术结构,跟踪世界最新技术成果,强化关键技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发展更新换代产品,增强自主开发能力;
调整行业结构,加强专业化协作,发展“小巨人”企业,形成规模生产能力;
调整产业结构,利用专业技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基本任务
①文化办公机械要以满足市场对照相机及照相器材、复印机及耗材的需要,满足电影事业、教育事业、现代办公事业对现代技术装备的需要为已任,并不断扩大产品的出口。
②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研究,提高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不断自主开发创新产品,以调整促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
③大力发展微电子技术,完成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化,开发数码照相机、数码彩扩机、激光印字机、数字复印机、数字投影机、数字电影制片设备、文献数字影像产品等。
④发展几个生产集中度较高,市场占有率较大,有竞争力的能代表行业水平的“小巨人”企业。
⑤增加科技投入,开展技术攻关,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
⑥改组行业结构,加强专业化协作,形成规模生产,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实现扭亏为盈,搞活企业。
⑦利用产业优势,拓宽服务领域,发展相关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效益。
⑧建立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培养一批高科技学科带头人才,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家。
⑨加大企业改革力度,通过债转股和股票上市等手段,发展股份制企业,使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3.主要目标:2005、2010年发展的主要目标
(1)总量目标
进入“十五”规划,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国外的照相机、复印机、现代办公设备必将大量销入国内,对民族工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到2005年,全行业年产值目标为518.4亿元,年销售收入目标515.7亿元,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可达30%,全行业的发展速度约10%,年出口创汇目标为27.74亿美元。主要产品的产量可达8237万台,其中:透视取景照相机7500万台、单镜头反光照相机500万台、数码照相机500万台、彩色冲扩设备3500台、复印机械200万台、电教设备、电影机械和其他办公设备37万台,缩微阅读器物镜30万只、各类镜头和加工镜片200万只(片)。
到2010年,全行业年产值可望达到762亿元, 年销售收入758亿元, 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可达40%,全行业的发展速度约8%,年出口创汇值达40.78亿美元。主要产品产量可达9291万台。
文化办公机械2005年、2010年总量目标 单位:亿元
行业
项目 年 |
合计 |
照相机械 |
复印机械 |
电影机械 |
其他文办 |
2005 |
2010 |
2005 |
2010 |
2005 |
2010 |
2005 |
2010 |
2005 |
2010 |
工业
总产值 |
不变价 |
491 |
721.8 |
310.2 |
456 |
128.2 |
188 |
4.3 |
6.3 |
48.3 |
74 |
现价 |
518.4 |
762 |
275.8 |
405.4 |
159.5 |
234.5 |
3.9 |
5.7 |
79.2 |
116.4 |
工业增加值 |
86.9 |
127.7 |
48.8 |
71.7 |
31.9 |
46.9 |
1.1 |
1.6 |
5.1 |
7.5 |
销售收入 |
515.7 |
758 |
270.2 |
397.2 |
162.5 |
238.8 |
3.6 |
5.3 |
79.4 |
116.7 |
市场占有率(%) |
30 |
40 |
20 |
25 |
30 |
35 |
80 |
85 |
30 |
40 |
创汇(亿美元) |
27.74 |
40.78 |
16.1 |
23.67 |
11.27 |
16.57 |
0.32 |
0.47 |
0.05 |
0.07 |
产量(万台) |
8237 |
9291 |
8000 |
9000 |
200 |
250 |
0.8 |
1 |
36.2 |
40 |
(2)结构调整目标
①产品结构调整目标
对行业传统产品,通过增加科技含量,实行升级换代,上档次。大力开发数字化新产品,使数码照相机、数码彩扩机、数字复印机、数字投影机、数字缩微设备、数字电影设备等产品数量占产品总量的10%。积极开发系列变焦距照相镜头、立体照相机、激光印字机、制板印刷一体机、银行机具和其他文化办公新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目标
A、加速企业资产重组,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革,并积极努力为“股票上市公司”创造条件。
B、按专业化协作的原则建立松散型协作体系,使整机厂和部件厂分开,充分发挥专业厂的优势,提高生产集中度。
③技术结构调整目标
照相机中,单反相机要实现多区测光技术;透视取景相机要实现自动调焦,解决被动式AF、主动式AF和混合式AF的技术问题;数码相机要解决图像质量问题,并能自行设计生产中级数码相机;数码彩扩要解决扫描图像处理和曝光的关键技术。“十五”期间安排新产品20项。
复印机要解决感光鼓、充电辊、磁辊等关键件的技术攻关;解决数字复印机中的关键技术。“十五”期间安排新产品12项。
电影机械全行业要实行传统的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变、由普通的电器控制向工业计算机控制转变,由人工监视向电视监控转变,由常规管理向计算机管理转变。“十五”期间安排新产品项目21项。行业中高技术产品的品种数占产品总数的80%以上。
缩微机械“十五”期间,发展新产品项目12个,其中高新技术产品9个,占产品品种发展总数的75%。使数字影像产品及影像管理软件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缩微产品中的重点产品达到90年代水平。
(3)质量、效益目标
质量目标:
①全行业重点企业通过ISO9000体系质量论证和相关的国际专业权威机构质量论证,获取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②加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使我国标准水平及时跟上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并与国际标准接轨。
③加大行业质量检查、质量监督、质量跟踪的力度。
效益目标:
全行业1998年利税总额为6.42亿元(其中利润总额为4.2亿元),经过行业结构调整,多数亏损企业扭亏为盈。预计到2005年全行业利税总额可达9.4亿元(其中利润总额可达6亿元)。
4.行业结构调整及发展重点
(1)产品结构调整重点
优先发展的重点产品:中、高档透视取景全自动照相机、中高档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手动调焦、自动调焦)、100万以上像素的数码照相机、具有正像显示任意放的环保型彩色冲扩系统、数码彩色冲扩系统、一次性照相机、自动调焦闪光灯及数码影楼闪光灯28~105mm的变焦距镜头;数字复印机、激光印字机、制版印刷一体机、OPC感光鼓;数字电影设备、数字投影机、银行机具、全自动油印机;彩色文献缩微拍摄/数字扫描一体机、工程图纸数字拍摄机、文献影像管理软件等。
适当限制发展的产品:普及型低档透视取景照相机、采用老式处理工艺与无水处理系统相结合的彩色冲扩系统、低档投影器等。
淘汰产品:淘汰老式处理工艺的冲卷机和冲纸机。
(2)技术结构调整重点
①发展中高档透视取景照相机。
需解决:自动调焦技术,多区测光元件和数据后处理电路;摄影曝光多模式问题;非球面塑料模压技术和测试技术;制定全自动AF相机的检测标准;高倍变焦镜头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对焦元件CMOS和PSD进行攻关;对混合式AF进行攻关。
②提高传统型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档次。
需解决:大孔径非球面透镜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区域自动对焦技术;多区测光技术;多种曝光模式研究。
③发展中、高档数码相机,制定数码相机检测标准。
需解决:光学低通滤光器和影像处理中的图像的插值处理、图像的补齐、图像的强调处理和图像的压缩处理等技术。
④发展数码彩扩系统。
需解决:图像层次、图像彩色再现、像素内插、蒙罩及图像强度技术和激光数码曝光、FO镜头等技术难点。
⑤数字复印机开发的相关技术。
⑥新型速印机、碎纸机开发的相关技术。
⑦OPC感光鼓、磁辊、充电辊研制。
⑧激光打印机、复印机用新型显影剂的研制。
⑨发展数字电影、电教成套设备。
数字技术已向电影制作的全方位发展:计算机形像化预审视、计算机控制摄影机拍摄、数字特技制作、数字化录音设备、电脑动画、数字非线性编辑、数字彩色配光机、洗印设备计算机程序控制和电视监视、修复影片的数字式电影胶片扫描仪、影院计算机售票管理、电脑控制全自动放映机、数字立体声还音设备、数字影院放映设备等,以及数字投影机,都是数字技术的典型产品。关键技术有模/数转换技术及相关软件、数字图像计算机处理技术、信息光存储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等。
⑩缩微机械重大关键技术有:数字影像技术和相关软件、彩色缩微拍摄技术、高精度测光/曝光控制系统、连续双面摄影技术、激光薄膜和偏振分色/合色薄膜技术、计算机膜厚控制技术等。
(3)企业组织调整重点
①推进企业联合开发,机械产业与电子产业联合,进行优势互补,加快新产品开发周期,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设备的结合。
②推进产、学、研联合开发,推动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开发与传统设备的结合。
③推进企业兼并联合,形成生产集中度高、市场份额较大、经济效益较好的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营。
④组建股份制公司,加强风险经营,优化资产配置。努力为“股票上市公司”创造条件。
⑤加大企业内部结构转型力度,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快速反映能力。
5.科技开发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安排建议
(1)指导思想
项目的安排应有利于发展高新技术含量高的特色产品;有利于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有利于对全行业有影响的共性基础技术研究;能够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安排原则
①优先安排行业短线产品的投资项目。
②优先安排行业重点产品和重大关键技术的技术改造和投资项目。
③优先安排引进项目和能够替代进口和出口创汇产品的投资项目。
(3)基建、技改、引进、出口等重点项目安排建议
“十五”期间,对国家照相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复印技术研究所、天津市复印设备公司、广东世联实业(集团)公司、汉光机械厂、哈尔滨电影机械厂、上海八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等10个单位,共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7项,投资总额78335万元,其中贷款41660万元,详见附件一。共安排技术引进、合资合作项目7项,投资总额15564万元,需用外汇2520万美元,详见附件二。
(4)重点科技项目安排建议
“十五”期间,共安排了重点科技项目20项,所需经费23375万元,其中拨款3045万元,详见附件三。
6.政策措施
①要加强行业管理和宏观调控,严格防止低水平重复引进。
②加强行业信息交流,对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要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研究开发,提高有效资金的利用率,防止重复开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③通过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调整生产经营布局,按集约化的原则,提高生产集中度,形成规模经济生产,发展专业化协作,降低成本。
④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研究所中试基地建设,以加速其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支持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加强技术创新能力。
⑤对创新技术、开拓性技术、前沿技术通过投标竞争等方式立项攻关,国家应给予一定资金投入。对科技项目的产业化流动资金,经严格审核后,通过贷款方式予以解决。
⑥实施人才工程,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科技开发人员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加强熟练工人和能工巧匠的培训。重点落实创业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在企业中应有的权益,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融资体系。
⑦依靠技术进步,采取技术引进与开发创新相结合,产学研联合的开发战略,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有创新和特色的新产品。
⑧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企业工艺技术水平,设备实现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实行柔性化生产线,检验手段科学先进,使产品的制造水平与国际接轨。
⑨强化市场营销工作,建立健全新的营销体系和营销方法,加强售后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并拓宽出口渠道。
⑩加快国有企业机制转换,实施债权转股权,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形成新的股份公司。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以产品质量闯市场。
7.加入WTO后,对行业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大幅度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国外产品将更加自由地、廉价地涌入中国市场,对文化办公机械行业将有新的冲击。
目前国内市场中,国产照相机和复印机的市场占有率约30%,缩微机械的市场占有率仅为7.5%。国产设备主要是低档产品和一部分中档产品。因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国产设备的市场占有率,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价格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冲击。
我国是照相机、复印机出口大国,但绝大多数的出口产品是国外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的产品。随着进口原件、材料价格的下降,产品的出口,将会更有竞争力,出口创汇将会增加。
国内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生产效率比较低,管理落后,在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上,有较大差距。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将起到推动作用。在引进高新技术产品和先进技术方面,创造了更加优惠和有利条件。将有利于激发国内企业的竞争意思,促使国内企业注重研究开发和对品牌的培育,加大技术投入,竭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加快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加速改制、重组、联合、兼并的进程。
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口产品价格下降,更加有利打击“水货”的入侵,从而保证了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对那些依靠仿制生存、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品牌的企业难以为继。要生存只有买国外的专利或自己创新、开发有竞争力的新、特产品。
加入世贸组织后,产品的售后服务将是竞争的重要内容,只有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丰富的服务内容和优良的服务态度,才能真正赢得用户。这对国内企业来讲,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取消非关税措施对行业产品的影响:
①增加并取消进口配额产品——照相机及其机身
配额量:1400万美元;年增长率15%;非关税措施取消时间:2003年。
a. 我国是照相机生产大国。1998年照相机及器材工业总产值为146.9亿元。占文化办公机械行业工业总产值(276.2亿元)的53.2%,占机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2.8%。
b. 我国又是照相机出口大国。1998年照相机整机出口6767万架(其中抵挡玩具和一次性照相机为2000万架),出口创汇9.94亿美元。
c. 我国生产的照相机主要是抵挡傻瓜机,相当于国外80年代水平。数码相机还处于开发阶段。国产相机与国外相比档次低、产品功能少、品种少、技术陈旧,但价格也较低。进口相机主要是中、高档照相机(尤其是中、高档反光照相机)、APS相机、数码相机等。
d. 国内照相机市场年需求量约1400万台,其中透视取景照相机约1200万台,单反照相机约100万台,一次性照相机约100万台。在透视取景照相机中,低、中档照相机占70%,高档照相机占30%。国产照相机在国内市场中的份额,仅占40%以下,其余为进口照相机。
e. 我国照相机市场,从八十年代末起,就经受了“进口”和“水货”的严重冲击。九十年代初全国原有37个国家定点照相机生产企业,现只剩下了“海鸥”、“凤凰”、“甘光”等几个厂家。这些厂经过产品调整,经受住考验,提高了质量,不但巩固了市场,还主动出口国外。因此,“入世”后,对照相机工业的影响不会太大,反而会增强国内外厂商的合作。
f. 1998年我国进口照相机及器材5.2亿美元,进口产品主要是中、高档照相机和部分傻瓜相机、数码相机。“入世”后,进口照相机及器材预计在6亿美元左右,变化不会太大。
②取消特定目录管理,实行国际公开招标的产品——正射投影仪
取消时间:2001年1月1日
a. 国产投影仪年产量约10万台,是文化办公机械行业的主导产品。1998年投影仪与幻灯机的工业总产值9114万元,占文化办公机械行业工业总产值(2762472万元)的0.33%。年出口量约2万台。
b. 国产投影仪主要有透射式投影仪、反射式投影仪、实物投影仪、液晶板投影仪等,规格、品种齐全。其产品水平相当于国外同类产品90年代初水平,产品质量与国外产品相当。在外观、造型、表面处理等方面与国外产品有差距。
c. 我国每年进口投影仪约1万台,主要是高档投影仪。国产投影仪由于在质量上和技术指标上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而在产品价格上有较大优势。当“入世”实行国际公开投标后,由于进口产品关税的下降,对国内投影仪市场会有较大冲击,进口量会明显增加,预计年进口投影仪约2万台。另外国内数码投影仪的开发刚刚起步,国内市场的需求逐年增加,国外数码投影仪已占领了国内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