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的新思路——数模整合系统
北京市汉龙实业有限公司 杨成斌
摘 要:通过方案中的阐述,提出档案管理的新思路:在数字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数模影像整合系统,充分发挥缩微技术长于“存”、数字技术长于“用”的特点。也就是说,将数字技术的优点,即数字传输的快速性、逻辑性和便利性,同缩微技术的安全可靠性、永久性、真实性和经济性以及法律效力性结合在一起,共同纳入信息资料现代化管理的技术轨道。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工作量日益饱满,文档资料的产出量和保有量也迅速增加。如何有效保管好文档资料,及利用好这些资料成为日渐突出的问题。另一个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更新发展,文档资料的电子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文档资料的长久保存与频繁利用就形成了强烈的矛盾。
如何有效的解决上述种种的矛盾,目前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对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工作,然后再上网进行利用。但要彻底解决——既充分发挥文档资料的参考价值和利用的方便快捷,又不至于陷入软件和计算机技术频繁更叠的怪圈中的问题,就必须进行多种技术的整合,共同解决这些矛盾。这些技术可能涉及到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以及已经存在并投入使用的软件系统、网络服务等各种资源,这些技术设备中有些可能是最新的技术,有些则是传统技术的发展与更新。
1 目前国内文件档案保存和利用的介质
众所周知,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多,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和知识共享,已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在数字化时代,文献信息将会在多元化的载体中存在,纸将不再是唯一的主导载体。随着办公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子文件、电子邮件、电子出版物也随之大量增加,人们将越来越习惯于使用那些不在纸上的文献信息。文献信息载体的多元化是数字化时代文献信息生产、传递、利用的特点之一
1.1纸介质保存载体
纸是传统的保存和利用的介质。
优点:
Ø 易于收集整理,利用直观;
Ø 符合传统人们的阅读模式;
Ø 可不借助任何辅助设备阅读;
Ø 信息迁移的成本很低;
Ø 人眼可以识别;
Ø 具有完全的法律凭证作用。
缺点:
Ø 不易保存,保存成本逐年递增;
Ø 检索速度慢、不易远距离利用;
Ø 占用大量物理存储空间。
1.2缩微胶片保存载体
19世纪中叶,缩微摄影技术在欧洲兴起后,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了快速的发展,使缩微胶片成了纸张之外的第二大模拟影像的保存载体。用国际认可的、通用缩小倍率把原始影像缩小到专业的胶片上,以便长期保存和还原阅读。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档案长期保存和利用的技术;
优点:
Ø 保存时间长,理论上可保存500年
Ø 利用方便,人眼可以识别,最不济可用放大镜观看
Ø 缩微胶片扫描仪的问世,扩大了利用范围
Ø 几乎没有信息迁移成本
Ø 大大缩小档案资料保存所占的物理空间
Ø 档案法规定缩微复制品与纸质原件具有同等效力
Ø 数字存档机(数字胶片打印机)的出现充分解决缩微胶片制作困难的问题
缺点:
Ø 为了长时间的保存,需要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保存
Ø 与数字影像相比,记录后的胶片影像具有不可逆性,内容不可修改,胶片也不能重复使用。
Ø 需要专用的缩微胶片阅读器,信息存取时间较计算机、光盘慢,使用不便。
1.3光介质保存载体
数字政府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所产生的大量的电子文件,全球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的信息来源发生了巨大改变;众多的电子出版物、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各种数据库,产生的光盘、硬盘等;数字时代的产物(CD、DVD等)。
据有关权威机构的调查预测,到2005年全球的信息将有50%以上用数字形式存储。
优点:
Ø 数字时代利用非常方便
Ø 利于检索,可满足远距离查阅
Ø 存储容量大,容易复制
缺点:
Ø 保存时间短,容易丢失
Ø 电子文件容易感染病毒,容易修改,不能保密
Ø 光介质的信息人眼无法识别,必须借助辅助设备才能读取
Ø 光介质不容易保存,容易划伤
Ø 数字信息的迁移成本很高,新型载体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原储存格式改变,总要花钱更新换代,培训操作人员,管理费用太高,长期保管遇到挑战
光盘的寿命尚无准确数字,一般估计光盘介质寿命可达20~30年,对热度、温度等环境的控制要求高。一旦盘片受损坏,盘上信息将全部丢失。光盘的记录方式是数字方式,读出依赖性强。所以,我们说光盘信息的保存寿命不能只讲光盘介质的寿命,还要看设备及软件的情况。如果设备、软件出现问题,会导致原信息读不出、出现错漏、甚至全部消失。香港汇丰银行在购买一套光盘系统五年后,原厂家就停产并停止零配件供应,为此汇丰银行又花几万美元,用数月时间将资料转到新系统的光盘上。宝钢由法国进口的光盘系统由于原公司倒闭,只好把12英寸光盘上的信息转到小光盘上。可见保存光盘信息存在技术风险。
1.4档案安全保存和方便利用——多种技术组合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实践证明,人们逐渐清醒的认识到,无论是纸介质、缩微介质、还是光介质,均不能独立担负文献资料、图书、档案多方面的需要。只有将多种介质结合应用,实施新的数字影像整合技术,进行优势互补,才能提高几种先进技术的实用性,实现文、档管理模式的变革。
Ø 对于使用频率高、又具有保存价值的信息资料,采取数字技术和缩微技术并用的混合技术;
Ø 对于使用频率高,无保存价值的信息资料,采用数字技术即可:
Ø 对于使用频率不高,但具有保存价值的信息资料,采用缩微技术方式;
Ø 对那些已经进行了缩微的信息资料,使用频率又很高的缩微品,可利用数字扫描技术进行转化。
采用这种方法,既达到了信息资料永久保存的目的,又提高了信息资料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2 档案资料长期保存和方便利用的应用趋势—数模整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缩微技术领域的革命仍在继续,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和新市场。柯达公司,柯尼卡美能达等公司从市场需求出发,先后推出了将数字影像转换成模拟影像的设备。这种在网络环境下,以数字扫描为核心的数转模系统,实现了由数字影像到模拟影像的转换。根据AIIM报告显示,1998年全球有4.5亿个电子画幅输出至缩微胶卷,1999年应用输出增长五倍。其中,政府行业应用占32%,主要有土地资料、档案资料等。同时又推出了文档影像整合管理(Integrated Imaging)系统。
所谓数模整合就是利用档案不同介质载体的各自优势,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和保存价值。
2.1数模整合系统解决方案的基础模型
档案资料的利用率是随时间的推移存在一个或若干个波峰,且一个波峰比更近的一个波峰的峰值更高,也就是调阅频率逐年递减,在某个特殊时期有一个跳跃,如下图所示。
|